■ 金融觀察
  目前熱錢涌進、外匯占款高企也好,市場流動性緊俏常態化也罷,看似矛盾的市場現象,在深層邏輯上並不矛盾,而是嚴絲合縫,原因就是市場流動性出現了常態化黑洞效應。
  最近貨幣市場再度暴露出失衡一面,7天期回購利率飆升至7%以上,創6月底以來新高。其實,貨幣市場利率間歇性發作業已司空見慣,如2011年6月22日7天期拆借利率就上漲至9.07%,14天拆借利率飆至9.06%,因為金融機構的一個重要業務就是跨期信用管理。
  不過,反過來說,今年以來寬貨幣、緊信用的“扭曲”常態化,確實耐人尋味;畢竟,從整體上看,市場並不缺貨幣,央行最新公佈的金融數據顯示,三季度經常項目順差404億美元,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805億美元,11月的外匯占款達3979.47億元,反映外面的錢往進流得剎也剎不住,還惹得外管局又祭出嚴打虛假貿易融資的升級版。
  其實,目前熱錢涌進、外匯占款高企也好,市場流動性緊俏常態化也罷,看似矛盾的市場現象,在深層邏輯上並不矛盾,而是嚴絲合縫,原因就是市場流動性出現了常態化黑洞效應。
  這種流動性黑洞的常態化進一步做實了我們之前的判斷:其一,經濟孳息能力下降,整個經濟金融體系無以復加的負債,大量資金投資於低效、無效資產,使經濟金融系統如同一個巨大的黑洞,吞噬著任市場流動性。換言之,寬貨幣、緊流動性,本質上是經濟金融系統出現了持續性債務緊縮行情,是通過管控不容許失控的溫吞版“債務危機”之結果。
  今年以來,人民幣內貶外升,熱錢涌入和隱形外債通過各種管道被拆借進國內,實際上如同南水北調,通過內外籌借流動性,以維繫高負債風險敞口不會因流動性枯竭而斷裂的一種“掙扎”和無奈。因為,在目前經濟面臨巨大的內外不確定性,穩增長愈發顯得力有不逮下,各方都不願意看到“斷層線”的出現。
  其二,就是人口老齡化下真實儲蓄率下降,儲蓄稀缺,抬高了市場真實融資成本。如果說只是經濟孳息能力下降,出現增產不增收,只是提高了市場的風險偏好,在金融壓抑政策尚有效的情況下,通過利率管制等壓低市場實際融資成本,是可以通過時間來換取空間,逐漸把風險敞口苗頭剎住的。
  遺憾的是,現在人口老齡化愈發突出,真實儲蓄率趨向邊界值,並開始回落,儲蓄稀缺性上來了,這就為金融壓抑政策的可行和可信性帶來壓力,因為金融市場對真實儲蓄針尖對麥芒的真槍實彈的競爭,及互聯網公司裹挾通道便利優勢,以低成本向普羅大眾占款打開通往貨幣市場這一本屬機構專場的關節,金融壓抑政策設定的投融資藩籬,近乎斷點式的面臨決堤風險,以利率管制壓低實際融資成本的成效就出現了邊際遞減效應。
  可以預計,明年這一問題還將持續,而這一格局能否有所好轉,取決於監管層對經濟體系高債務問題治理,及通過去杠桿化政策擠出低效、無效等“僵屍”企業和投資項目的成效。
  □晉風(財經評論人)  (原標題:扭曲下的寬貨幣緊信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k34jkxpd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