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中國】專欄
  子曰師說 | 曹雅欣 從《武媚娘傳奇》“剪胸”看網絡文化建設
  時間的駿馬奔騰至2015年,剛剛開始馳騁的步伐,網絡上已是熙熙攘攘、熱門話題不斷。透過喧囂鼎沸的網絡熱點,隱藏在事件背後的思想風尚,就是我們正在成長中的、還不穩定的網絡文化氛圍。站在2015年的開頭展望,我們的網絡文化在今年將走向何方? 醉中國第二期:好的作品或出格,但絕不是低品格
  【微觀察】你知道你在圍觀什麼?
  就文化內容而言,近期最熱評的對象非《武媚娘傳奇》莫屬,不管是在電視屏幕前還是在視頻網站上,年前年後、停播復播,這一部被剪去了暴露著裝鏡頭的熱播劇反而更爆人眼球、引人熱議、網傳熱烈。我們且不說勒令返修的要求是否合適、也不說唐代著裝是否如此大尺度,就說說我們的文藝作品究竟該表現什麼?該如何表現?假如一部作品的宗旨就是為了達到博以熱議的目的,贏得的是爭議還是非議全然不顧、只要有人議論就是成功,那麼,我們這些網民或扼腕嘆息或義憤填膺的一次次評論、轉發,都滑稽地淪為了文藝商賈們精心算計中的一大波免費群眾演員而已,投入真實的情感悲喜卻為他人的無情表演作嫁衣裳。
  如果是這樣,關註的喧囂散盡後,我們網民會發現自己不僅僅是被愚弄了情感,更是被浪費了生命,浪費在了一場場作品生產者刻意造勢的淺薄哄鬧里。就像在路上抻著脖子圍觀別人打架,可能還挺熱切地勸架或者助威,結果一回頭髮現自己錢包已經被掏空了,趕路的時間也被耽誤了。【微傳播】
  出格也是品格——如果網絡內容的生產者不是單純追逐眼球經濟,也在追求作品生命力,那麼,就要叩問這部作品對人性觸動、對社會風尚構成何樣影響。
  好的作品,對受眾人格的心靈滋養、對傳播平臺的網絡空間、乃至對時代風尚的精神標桿,都該是一種健康的引領。好的作品,是通過人物故事提升了受眾的人格力量、通過畫面傳達提升了受眾的美感認知,是通過藝術高度優化了網絡空間的作品標準、通過思想深度優化了網絡空間的精神風尚。
  好的作品,可能是悲劇,但絕不是悲觀,悲劇里有反思,讓人從此避免走向悲劇;好的作品,可能會有些出格,但絕不是低品格,出格是為了創新,品格卻彰顯出生產者的良心。
  【微時代】別給人添堵——
  倘若內容生產者的良心是不負責的、初衷是不健康的,作品便會喪失對格調的堅持,即使憑藉浮華的包裝、勁爆的畫面,憑藉對受眾感官刺激的亮點、對扭曲心理的暗合而一時大出風頭,也是一種小人得志般的病態引導。就像一輛不管不顧的汽車帶頭衝鋒、率領貪圖僥幸的司機們非法占用了緊急行車道,看似縱情適意、出盡風頭,實則將造成更為嚴重的道路堵塞、交通癱瘓。 公路上的亞健康,與網路上的亞健康如出一轍,要健康環境,就別用文化垃圾給人添堵。
  【微聲音】格調方顯英雄本色——
  格調高的作品,源於內容生產者良心的責任感、健康的出發點——要讓受眾消遣時間過後,不認為是庸庸碌碌的消磨,而是既感且佩的收穫。能成就經典的作品,一定是在客觀效果上形成了健康引領,是在物欲橫流、價值衝突時方顯英雄本色,是在大浪淘沙、洗盡鉛華後長久屹立不倒,是引導網民、引導網絡空間、引導社會風氣,精神為之一振,情感為之一動,記憶為之一頓。
  【微國學】文以載道,以文化人——
  其實,這就是國學中“文以載道”的要求,文藝作品要承載精神力量、以文化人。車水馬龍的文藝市場,眼花繚亂的眾多作品如一輛輛寶馬香車呼嘯駛過,卻往往難以扎根停駐、深入人心。“文化”這個詞,不僅僅是一個名詞,我們更要把它當做動詞來看待,《周易》里說“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這是“文化”這個詞在國學中的最早體現,文以化人,是要通過精神的力量、通過教化的功能、通過春風化雨的形式,來潤澤人心、提升人性,這才是“文化”的意義。
  然而在網絡上,我們卻看到有太多的作品全然遺忘了“文以載道”的使命,於是,它就無法實現對人文環境的提升,更無法實現自身的優質化、經典化,因為它首先就沒有使受眾通過作品內容的享受而得到教化、感化、凈化和美化。【威力量】
  文化健康,生而高貴——一部作品,是否從誕生之初就健康茁壯,能在傳播平臺上反覆讓人汲取營養、享受美感、提升認識?
  一部作品,是否從胚胎開始就先天不足、畸形生長,乃至踽踽而行也蹣跚踉蹌、難以持久?所有傳播內容的長久生命力都根基在它本身的經典性上。經典,經受得住人潮圍觀散去後,還不斷有一代又一代人能意興不減地、每有所得地駐足於這道風景前。
  2015年,盼著網上少添堵、少垃圾,期待內容更經典、更健康。  (原標題:好的作品或出格,但絕不是低品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k34jkxpd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